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劳动教育校内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
【作者】 张 红
【机构】 (宁夏中卫市第六中学)
【正文】 摘 要:当前,在人才“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培养目标中, 劳动教育越来越被重视。中小学都相继开展了劳动教育课程,在理论课程的学习上更加注重学生的劳动素质,但是劳动教育资源短缺的现状依然存在。从校内来看,由于劳动教育资源意识淡薄导致大量的资源被闲置或埋没,不能被及时地开发后进入实际课程。从校外来看,尽管有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但需要开发、整合并加以利用。本文主要从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入手, 分析如何开发利用劳动教育校内外资源。
关键词:劳动教育;校内外;资源;开发利用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这说明,新时代,我们需要的人才德智体美劳必须全面发展,缺一不可。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一些地方在劳动教育方面积极探索,开设了劳动教育课程,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依然改变不了劳动教育资源短缺的现状。这就需要对校内外的劳动教育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并有效整合劳动教育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初中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因此,如何有效开发初中劳动教育校内外资源并利用是值得教师探讨的问题。
一、初中劳动教育校内外资源的概念
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概念说法不一, 在多种定义中,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将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分成了广义与狭义之分, 其中广义的劳动教育课程资源是指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相关因素;而狭义的劳动教育课程资源主要是形成劳动课程直接因素的主要来源。在课堂教育中, 教师和理论上的课程资源相比, 则是最重要的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在新课程改革计划中, 也对课程资源有了更新的认识,要求学校在整合课程资源的同时,要积极将课程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现代社会以及科技发展相互结合, 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在课堂教育中激发学生探究发现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更好地实践, 将课外资源直接给转化为学校的教育资源,为课程的实施带来方便。
所以,简单概括,劳动教育资源是指学校、家庭、社会中与美术、生物、物理、语文等其他课程相渗透的劳动实践教育。以手工劳动、体力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为主要形式的有利于劳动教育和学生学习发展的各种资源。
二、初中劳动教育校内外资源的类型
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多元的,分类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综合学者们各种分类意见,最常用也最利于开展研究的分类方式是按照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进行分类,把劳动教育的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其中校外资源又包含了家庭和社会两部分,所以劳动教育校内外资源可分为学校资源、家庭资源、社会资源。
1.学校资源
劳动教育学校资源最主要的是教师和学生,还有学校发放的劳动教育教材、教辅材料;校内的各种场所和设施, 比如图书馆、实验室、陶艺工作室等各类技艺专用教室、微机室、教室以及种植、养殖基地等;学校组织的劳动活动, 比如实验实习、座谈讨论、社团活动、帮扶慰问、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以及学校的人文资源,如师生关系、班级组织、校风校纪、校容校貌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劳动教育的校内资源。
2.家庭资源
从劳动教育的家庭资源来看, 主要包括学生家长及家里所有的报刊、电视、电脑、图书、学习用具、家务劳动等,学校开展劳动教育需要学生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要求学生家长和教师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时间安排达成一致,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家庭资源同学校资源共享。
3.社会资源
劳动教育社会资源比较广泛, 有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工厂、农场、村庄、景区、党群机构、社会设施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人文景观、民俗风情、革命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等文化资源;以及农业生产、农业科技、农业劳动等农业资源。这些资源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外劳动资源。
学校可利用当地农村资源的优势,与附近农业特色种养殖大户建立合作关系, 开辟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校外体验基地, 让学生参与一些农业劳动。如葡萄的栽培, 学生不仅要学习栽培技术、除草, 而且要实地采摘。当观察发现有病虫害时, 还要去研究病因、病情,选择施药,以解决问题。此时, 老师当引入研究性学习, 指导学生进行研究、讨论,并做好记录、总结。
在以上劳动资源中,学校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是满足学生劳动教育最基本、最便利的资源。没有学校劳动资源的充分开发,家庭和社会资源的开发就成了无源之水。
三、初中劳动教育校内外资源的现状
(一)存在问题
1.对劳动教育资源开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劳动技术课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当前, 在我国部分初中教师对劳动教育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劳动技术课是门副课,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劳动教育资源开发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导致教师缺乏开发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动力。
2.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中考升学压力,许多学校都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劳动技术教学;或者因师资短缺都少开或不开劳动技术课;再加上劳动技术教学不参加考试评估,教师无压力、更无动力,劳动技术课的教学质量令人担忧。
3.上级部门重视不够, 没有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劳动教育课不参与升学考试,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也没有制定劳动教育课程计划和实施管理方案。学校便不能把劳动教育的课程设置、考试制度、教材使用、师资储备等,与语文、数学、外语等其它学科一样看代,这给劳动技术教学带来了许多困难。所以,眼下的现状便是劳动教育在社会中被淡化,在学校被弱化,在家庭被软化。
4.校内资源利用不充分。
很多老师都在抱怨劳动教育的校内资源很匮乏,但是从校内资源的利用来看,资源利用不当或闲置现象较为严重。如学校空地闲置、荒废,即使种植也是满足教师的生活用菜;学校的课桌椅维修、实验仪器的维护均请工人师傅维修,没给学生留下动手实践、尝试解决的机会。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2018(09).
[2]缪鑫平.劳动技术教育:一个需要廓清的概念[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7(12).
关键词:劳动教育;校内外;资源;开发利用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这说明,新时代,我们需要的人才德智体美劳必须全面发展,缺一不可。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一些地方在劳动教育方面积极探索,开设了劳动教育课程,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依然改变不了劳动教育资源短缺的现状。这就需要对校内外的劳动教育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并有效整合劳动教育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初中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因此,如何有效开发初中劳动教育校内外资源并利用是值得教师探讨的问题。
一、初中劳动教育校内外资源的概念
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概念说法不一, 在多种定义中,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将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分成了广义与狭义之分, 其中广义的劳动教育课程资源是指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相关因素;而狭义的劳动教育课程资源主要是形成劳动课程直接因素的主要来源。在课堂教育中, 教师和理论上的课程资源相比, 则是最重要的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在新课程改革计划中, 也对课程资源有了更新的认识,要求学校在整合课程资源的同时,要积极将课程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现代社会以及科技发展相互结合, 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在课堂教育中激发学生探究发现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更好地实践, 将课外资源直接给转化为学校的教育资源,为课程的实施带来方便。
所以,简单概括,劳动教育资源是指学校、家庭、社会中与美术、生物、物理、语文等其他课程相渗透的劳动实践教育。以手工劳动、体力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为主要形式的有利于劳动教育和学生学习发展的各种资源。
二、初中劳动教育校内外资源的类型
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多元的,分类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综合学者们各种分类意见,最常用也最利于开展研究的分类方式是按照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进行分类,把劳动教育的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其中校外资源又包含了家庭和社会两部分,所以劳动教育校内外资源可分为学校资源、家庭资源、社会资源。
1.学校资源
劳动教育学校资源最主要的是教师和学生,还有学校发放的劳动教育教材、教辅材料;校内的各种场所和设施, 比如图书馆、实验室、陶艺工作室等各类技艺专用教室、微机室、教室以及种植、养殖基地等;学校组织的劳动活动, 比如实验实习、座谈讨论、社团活动、帮扶慰问、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以及学校的人文资源,如师生关系、班级组织、校风校纪、校容校貌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劳动教育的校内资源。
2.家庭资源
从劳动教育的家庭资源来看, 主要包括学生家长及家里所有的报刊、电视、电脑、图书、学习用具、家务劳动等,学校开展劳动教育需要学生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要求学生家长和教师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时间安排达成一致,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家庭资源同学校资源共享。
3.社会资源
劳动教育社会资源比较广泛, 有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工厂、农场、村庄、景区、党群机构、社会设施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人文景观、民俗风情、革命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等文化资源;以及农业生产、农业科技、农业劳动等农业资源。这些资源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外劳动资源。
学校可利用当地农村资源的优势,与附近农业特色种养殖大户建立合作关系, 开辟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校外体验基地, 让学生参与一些农业劳动。如葡萄的栽培, 学生不仅要学习栽培技术、除草, 而且要实地采摘。当观察发现有病虫害时, 还要去研究病因、病情,选择施药,以解决问题。此时, 老师当引入研究性学习, 指导学生进行研究、讨论,并做好记录、总结。
在以上劳动资源中,学校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是满足学生劳动教育最基本、最便利的资源。没有学校劳动资源的充分开发,家庭和社会资源的开发就成了无源之水。
三、初中劳动教育校内外资源的现状
(一)存在问题
1.对劳动教育资源开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劳动技术课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当前, 在我国部分初中教师对劳动教育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劳动技术课是门副课,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劳动教育资源开发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导致教师缺乏开发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动力。
2.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中考升学压力,许多学校都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劳动技术教学;或者因师资短缺都少开或不开劳动技术课;再加上劳动技术教学不参加考试评估,教师无压力、更无动力,劳动技术课的教学质量令人担忧。
3.上级部门重视不够, 没有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劳动教育课不参与升学考试,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也没有制定劳动教育课程计划和实施管理方案。学校便不能把劳动教育的课程设置、考试制度、教材使用、师资储备等,与语文、数学、外语等其它学科一样看代,这给劳动技术教学带来了许多困难。所以,眼下的现状便是劳动教育在社会中被淡化,在学校被弱化,在家庭被软化。
4.校内资源利用不充分。
很多老师都在抱怨劳动教育的校内资源很匮乏,但是从校内资源的利用来看,资源利用不当或闲置现象较为严重。如学校空地闲置、荒废,即使种植也是满足教师的生活用菜;学校的课桌椅维修、实验仪器的维护均请工人师傅维修,没给学生留下动手实践、尝试解决的机会。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2018(09).
[2]缪鑫平.劳动技术教育:一个需要廓清的概念[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