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将民族乐器引入小学音乐课堂的相关思考
【作者】 王金华
【机构】 (青海省格尔木市金峰路小学)
【正文】摘 要:我国有众多的民族乐器。现在音乐教学逐渐被重视,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音乐的价值,然而笔者却发现许多学校在音乐教学中更加重视一些国外的乐器,而且学生也比较喜欢这类乐器,甚至一些学生认为民族乐器乡土气息重,没有时代感,在这样的形式下将民族乐器引入小学音乐课堂有其必要性就显现出来,那么如何引入应是教师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民族乐器;小学音乐课堂;引入
走向音乐的桥梁是什么?毫无疑问的说是乐器,不同的乐器演奏相同的音乐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同时不同的乐器有不同价值性的体现,对音乐教学也会产生不同影响。民族乐器是我国艺术文化的传承,《赛马》、《高山流水》这些受到国际认可的音乐都是通过民族乐器演奏的,因此民族乐器演奏音乐的美,应该被学生重视,他们也需要了解传统文化,进而以传统音乐的美来促进他们音乐的学习。因此教师需运用合理的方式将民族乐器引入音乐课堂。
一、 以兴趣引入
要想使得民族乐器能有效的引入到小学教学课堂,需要以兴趣为先导进行引入。也就是说先让学生对民族乐器产生兴趣才能更好的进行引入。如:笛子、葫芦丝、巴乌等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为音乐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例如教师想要将二胡引入到音乐课堂中,首先教师先要让学生产生兴趣,《赛马》是二胡演奏的经典曲目,教师在引入时可为学生讲关于赛马的故事,或是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场景,让学生去感受赛马热闹的场面,和草原人们面对赛马时愉悦心情,学生通过故事和视频很容易感受到当时的氛围,学生通过故事以及视频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教师可以以问题来引入,“你们通过视频和故事能感受到赛马的氛围,你们相信有一种简单的乐器,也能将这样的氛围表现出来么?而且会让你有更深的感受。”这时学生会对这种乐器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教师适时将二胡引出来,会起到较好的引入效果,还能让学生体会民族乐器的神奇。学生对民族乐器有了兴趣才能更愿意去探索其奥秘。
二、 以有效的机制进行引入
我国许多民族乐器是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因此引入并不容易,需要建立有效的机制才能顺利引入并且要得到各方面的支持。以我国民族契约柳琴为例。首先,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柳琴是地域性乐器,如果让全国的广大小学生都来学习柳琴不现实,也没有必要。但是,没有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也是很难实施的。其次,强化学校的实施。柳琴要进入音乐课堂必须得到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的支持。有了学校领导的支持,才能保证师资的培训、一定教学设备的配置、课时的安排等。有了教师的支持,教师才会努力掌握柳琴技术及相关文化,并潜心研究柳琴教学方法,真正用自己热情而有效的工作来感染学生,搞好教学。有了学生的支持,柳琴教学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再次,要取得家长等社会力量的支持。实事求是讲,柳琴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更多的在课外活动中展开比较现实。因此,获得社会的相助是非常重要的,这包括学生家长、地方与柳琴相关的社团以及社会各界的帮助。有了学生家长的支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有后盾;有了柳琴社团的支持,柳琴教学才会有专业支持平台;有了其他社会各界包括媒体、剧场等的支持,柳琴学习才会有更好的基础。
三、 以演奏为媒介进行引入
1、 抓好学生基础训练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要想把器乐教学进行下去,入门阶段打好基础是最关键的。如呼吸方法、气息运用、弹奏指法等等,这些环节必须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气是所有吹奏类民族乐器的内动力,学生最终演奏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气,而练气是教学中最难的一环。人们在日常生活的呼吸,只是一种维持生命的最低要求的自然的呼吸,而器乐演奏的呼吸甚至会用到几乎全部的肺活量,学生很难做到。所以刚开始学习时,笔者只要求学生使用部分肺活量练习,不先练习过长的音,以免他们既要考虑手指的动作,又要考虑呼吸的方式,而使动作失调。
指法练习是弹拨、拉弦类乐器演奏的重要要素。低年级学生指力差,易疲劳,一般练习4~5分钟就让他们停下来,听听乐曲,活动手指、手腕,避免手指受损。同时每堂课前让学生先做做手指操,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奏姿势,用最轻松的方式演奏,使手指的灵活度、灵敏度能够充分发挥。对中高年级的学生要求他们
在长音上多练习,在速度上提出快速、慢速、由慢渐快、由快渐慢等各种序列练习要求,让他们渐进有序地感受不同音的美感。
2、 根据学生因材施教
现代音乐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各阶段音乐能力和素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各种音乐能力如音高、节奏的听辨能力,音乐的记忆力等更是因人而异。在教学中,笔者采用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方式,使每个学习者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选择一些比较容易学习的乐曲来练习,等到学生已牢固的掌握,然后再练习难度高一些的乐曲,由浅入深。而对于那些基础较好、音乐能力较强的学生就选择有一定难度的曲子来进行教学,甚至可以试着让他们进行创造性地演奏。同时,在学生之间还可以开展“帮教”活动,让他们通过互助,取得进步。
3、 提供学生展示平台
学生的表现欲是非常强的,如果不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势必打消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学校的艺术节、大型活动上都要给他们创造崭露头角的机会,让学生登台表演,并且要大力创造学生走进社区、走进敬老院等社会活动的表演机会。
总结:民族乐器的价值性以及民族乐器演奏出的音乐美感是永远挖掘不完的,它是我国民族文化一部分精髓,需要有人去传承去发展,而学生正是这个传承的载体,因而教师需采用合理的方式将民族乐器引入音乐课堂,使其在音乐课堂中散发光芒,同时让学生去体会它的价值及内涵,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让民族乐器、民族音乐给更多的人带来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谈中小学民族器乐教学[D]. 王奕颖.黄冈师范学院 2014
[2]民族器乐教学在小学民乐社团中的实践研究[D]. 赵婧伊.中央民族大学 2013
[3]小学音乐“第二课堂”民族器乐教与学的现状调查及发展研究[D]. 张培.江西师范大学 2016
关键词:民族乐器;小学音乐课堂;引入
走向音乐的桥梁是什么?毫无疑问的说是乐器,不同的乐器演奏相同的音乐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同时不同的乐器有不同价值性的体现,对音乐教学也会产生不同影响。民族乐器是我国艺术文化的传承,《赛马》、《高山流水》这些受到国际认可的音乐都是通过民族乐器演奏的,因此民族乐器演奏音乐的美,应该被学生重视,他们也需要了解传统文化,进而以传统音乐的美来促进他们音乐的学习。因此教师需运用合理的方式将民族乐器引入音乐课堂。
一、 以兴趣引入
要想使得民族乐器能有效的引入到小学教学课堂,需要以兴趣为先导进行引入。也就是说先让学生对民族乐器产生兴趣才能更好的进行引入。如:笛子、葫芦丝、巴乌等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为音乐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例如教师想要将二胡引入到音乐课堂中,首先教师先要让学生产生兴趣,《赛马》是二胡演奏的经典曲目,教师在引入时可为学生讲关于赛马的故事,或是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场景,让学生去感受赛马热闹的场面,和草原人们面对赛马时愉悦心情,学生通过故事和视频很容易感受到当时的氛围,学生通过故事以及视频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教师可以以问题来引入,“你们通过视频和故事能感受到赛马的氛围,你们相信有一种简单的乐器,也能将这样的氛围表现出来么?而且会让你有更深的感受。”这时学生会对这种乐器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教师适时将二胡引出来,会起到较好的引入效果,还能让学生体会民族乐器的神奇。学生对民族乐器有了兴趣才能更愿意去探索其奥秘。
二、 以有效的机制进行引入
我国许多民族乐器是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因此引入并不容易,需要建立有效的机制才能顺利引入并且要得到各方面的支持。以我国民族契约柳琴为例。首先,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柳琴是地域性乐器,如果让全国的广大小学生都来学习柳琴不现实,也没有必要。但是,没有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也是很难实施的。其次,强化学校的实施。柳琴要进入音乐课堂必须得到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的支持。有了学校领导的支持,才能保证师资的培训、一定教学设备的配置、课时的安排等。有了教师的支持,教师才会努力掌握柳琴技术及相关文化,并潜心研究柳琴教学方法,真正用自己热情而有效的工作来感染学生,搞好教学。有了学生的支持,柳琴教学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再次,要取得家长等社会力量的支持。实事求是讲,柳琴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更多的在课外活动中展开比较现实。因此,获得社会的相助是非常重要的,这包括学生家长、地方与柳琴相关的社团以及社会各界的帮助。有了学生家长的支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有后盾;有了柳琴社团的支持,柳琴教学才会有专业支持平台;有了其他社会各界包括媒体、剧场等的支持,柳琴学习才会有更好的基础。
三、 以演奏为媒介进行引入
1、 抓好学生基础训练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要想把器乐教学进行下去,入门阶段打好基础是最关键的。如呼吸方法、气息运用、弹奏指法等等,这些环节必须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气是所有吹奏类民族乐器的内动力,学生最终演奏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气,而练气是教学中最难的一环。人们在日常生活的呼吸,只是一种维持生命的最低要求的自然的呼吸,而器乐演奏的呼吸甚至会用到几乎全部的肺活量,学生很难做到。所以刚开始学习时,笔者只要求学生使用部分肺活量练习,不先练习过长的音,以免他们既要考虑手指的动作,又要考虑呼吸的方式,而使动作失调。
指法练习是弹拨、拉弦类乐器演奏的重要要素。低年级学生指力差,易疲劳,一般练习4~5分钟就让他们停下来,听听乐曲,活动手指、手腕,避免手指受损。同时每堂课前让学生先做做手指操,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奏姿势,用最轻松的方式演奏,使手指的灵活度、灵敏度能够充分发挥。对中高年级的学生要求他们
在长音上多练习,在速度上提出快速、慢速、由慢渐快、由快渐慢等各种序列练习要求,让他们渐进有序地感受不同音的美感。
2、 根据学生因材施教
现代音乐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各阶段音乐能力和素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各种音乐能力如音高、节奏的听辨能力,音乐的记忆力等更是因人而异。在教学中,笔者采用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方式,使每个学习者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选择一些比较容易学习的乐曲来练习,等到学生已牢固的掌握,然后再练习难度高一些的乐曲,由浅入深。而对于那些基础较好、音乐能力较强的学生就选择有一定难度的曲子来进行教学,甚至可以试着让他们进行创造性地演奏。同时,在学生之间还可以开展“帮教”活动,让他们通过互助,取得进步。
3、 提供学生展示平台
学生的表现欲是非常强的,如果不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势必打消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学校的艺术节、大型活动上都要给他们创造崭露头角的机会,让学生登台表演,并且要大力创造学生走进社区、走进敬老院等社会活动的表演机会。
总结:民族乐器的价值性以及民族乐器演奏出的音乐美感是永远挖掘不完的,它是我国民族文化一部分精髓,需要有人去传承去发展,而学生正是这个传承的载体,因而教师需采用合理的方式将民族乐器引入音乐课堂,使其在音乐课堂中散发光芒,同时让学生去体会它的价值及内涵,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让民族乐器、民族音乐给更多的人带来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谈中小学民族器乐教学[D]. 王奕颖.黄冈师范学院 2014
[2]民族器乐教学在小学民乐社团中的实践研究[D]. 赵婧伊.中央民族大学 2013
[3]小学音乐“第二课堂”民族器乐教与学的现状调查及发展研究[D]. 张培.江西师范大学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