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

【作者】 蒲海萍

【机构】 (青海省湟源县申中乡中心学校)


【正文】摘 要: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如何改变以往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以讲授为主要模式的课堂教学,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是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而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对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模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关键词: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有效教学 
  如今,正面临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时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教育教学理念、模式也发生了极大的变革。新课程倡导了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而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要改变学习方式,构建以主动、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具体目标。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悄然兴起,成为课堂教学中学习方法的主流之一。经过几年来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尝试,我将在几下几方面对如何提高信息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简单阐述: 
  一、信息技术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意义 
  1 、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制定相关的研究性学习任务,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自己在完成小组任务过程中探索验证,在完成小组任务过程中自己去学习体会,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大胆求知、勇于探索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实际学习和工作能力。 
  2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突出 
  合作学习小组主要是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自由组合的,对学习目标和研究方案的制订、研究途径与手段的选择、实践研究和取得研究结果,也是由小组成员共同去完成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够对学习过程自我设计和控制,并且各自承担相应的学习和创作任务,而教师对学习过程的操控已无法和传统课堂相比,仅在必要时给予学生以研究方法和学习条件方面的帮助。 
  3 、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得到体现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避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部分学生得不到充分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赋予全体学生远比传统课堂教学中多得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和权利。每个学生都能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的课题,并在课题小组中担当一部分任务和职责,随着研究的深入,自身的潜能得到发挥,提高了学生研究和创新能力。学习认真了,自然就达到了课堂教学高效率。所以,对于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率的组织形式。 
  4、 学生的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得到培养 
  在信息技术课堂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基本组织形式贯穿学习过程始终。学习课题研究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小组成员间合作的好坏。为了达到这个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要互相了解、彼此信任,经常交流和帮助,还要能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同学之间的关系就应该是一种和谐、友爱的伙伴。研究性学习对于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提供了更多的锻炼的机会。 
  二 、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 、合理分组、明确进行合作学习的目标和要求。 
  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在上课时,让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这样,由于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而在一个小组之内,有利于小组内的团结协作,而且由他们自己推选出小组长,这样选出的小组长,在组内威信比较高,能发挥积极的带头作用。教师根据学生自愿分组情况,以及每个小组各成员的学习、能力、性别等个体差异的均衡搭配进行调整。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我们在分组的时候要将学生的性别、性格、成绩、人数等因素合理搭配组建合作小组。 
  2 、明确任务分工,人人都是主角 
  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责任分工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要素。 “小组合作学习”目标是小组成员共同确立的学习目标,是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方向。在学习过程中,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要有明确的责任,在完成自己目标的同时,还要为小组目标的完成努力。只有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才能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务,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 
  3 、及时指导、适时评价,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 
  能否用好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成交高低的关键。同时也要定期评价小组共同学习的情况,检查小组功能发挥的程度,以便学生了解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让他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对学生个人的评价时,主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程度、团结合作、完成任务、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让学生认识到小组合作成员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只有每个成员的共同参与才是合作学习所要实现的目标,把对小组的评价与对个人的评价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并更加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 (下转第144页)
(上接第145页)
  三 、信息技术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在推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信息素养方面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着一些的问题。这些问题更要求我们通过学习和不断的实践来找到解决方法,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实质效果。 
  1 、小组合作学习课前的准备要充分 
  为了能够在课堂中顺利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前,应该进行充分的准备。 
  2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调控要有效,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已经超出了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对教师在综合能力上有了很高的要求。 
  3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参与要踊跃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占据着主体地位。因此,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当然,要想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作为教师还需要在很多方面努力做好工作,例如:学生分组的技巧;依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课堂上组织语言的使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营造和谐师生关系等方面还需进一步的探讨。 
  总之,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体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交住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性的发展,由学会共同学习向将来学会共同生活、共同工作等更广阔的领域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也作为一个新的课题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和创新,以达到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与效果的统一。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探索、去思考、去总结,就能让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成效,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