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低段教学课堂活动设计
【作者】 梁 英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实验学校)
【正文】摘 要:“在活动中领悟”是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的学习方式,“有效组织适宜的教学活动”是活动组织的关键所在,通过游戏或情境参与让儿童产生体验获得认知,利用故事讲述将知识融入故事里,通过儿歌吟唱对儿童进行教育,借助具体形象搭建与儿童沟通的桥梁,结合当下时政和学生生活实际让道法课充满活力。
关键词:游戏;情境;故事讲述;具体形象
小学低年段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更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所以在教学中恰当的课堂活动设计往往会事半功倍:
一、通过游戏或情境参与让儿童产生体验获得认知
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取得各方面发展。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模仿是儿童学习的重要方式,特别是低年级儿童。虽然他们已经进入小学学习,但是仍然有游戏的需要,容易受他人的影响与暗示而产生不自觉的模仿行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性决定了课堂的活动必须要回归生活。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有意义,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儿童的年龄特点,通过设计游戏活动或生活场景,把生活搬上课堂,让儿童参与到游戏中来,通过扮演游戏中的角色,模仿角色的活动,体验生活中的人物活动而获得认知。例如,在上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学做快乐鸟》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快乐门诊部”,模拟医院门诊的场景,让学生来扮演医生和病人(老师呵扮演专家,帮助解决疑难杂症),“小医生”们诊断的不是普通的疾病,是快乐与否。通过孩子扮演的医生对各种情绪的诊断,让孩子们知道“有的快乐没道理,有的不快乐需要我们挺住”,从而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快乐,怎样面对生活中的不开心、不快乐。又如,在上一年级的《我们爱整洁》一课时,为了提高学生实际生活能力,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场景;准备一些日常生活用具让学生进行练习,通过“穿衣服”“系鞋带”比赛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生活技能。再如,在上一年级的《可爱的动物》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对动物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老师可以设计出“小小动物园”的游戏场景,让孩子们分别扮演小猫、熊猫、老虎等角色,老师则扮演饲养员。学生分别按照自己的角色说出自己的特点、习性等(当他们说得不够全面时,饲养员就适时出来补充或更正),将知识融入游戏中,让儿童在游戏中愉快地获取知识。
二、利用故事讲述将知识融入故事里
儿童对世界怀有好奇心,他们对一切事物都感兴趣,这是儿童的天性。这样也造成了他们注意力不集中易分散的情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有必要采用不同的活动方式来吸引儿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讲故事是最能够吸引儿童注意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给学生讲故事,通过故事让学生学会一些人生道理。在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讲故事的方式,把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理念融入故事的角色身上,让学生在故事中领会知识和掌握技能。如,在上二年级的《小水滴的诉说》一课时,可以把小水滴遭遇的不幸编成《小水滴漫游记》,通过小水滴看到的乱倒垃圾、向河里倾倒污物、浪费水等现象,激起孩子们对小水滴不幸遭遇的同情,引发共鸣,最后让孩子们懂得爱护水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通过儿歌吟唱对儿童进行教育
儿歌是儿童情感教育的需要,它可以形象有趣地帮助儿童认识世界、认识社会。在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编成通俗易懂、节奏感强的儿歌,让学生在诵读吟唱中自然而然地掌握知识,从而指导他们的生活实践。例如,在上二年级的《我们爱整洁》一课时;针对孩子怎样保持小手的干净,教师可以把对儿童的要求编成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小朋友,爱洗手,洗前先卷衣袖口,打开龙头湿湿手,抹点肥皂搓搓手),通过拍手朗读,学生更容易记住这些要求,从而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借助具体形象搭建与儿童沟通的桥梁
低年级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模式,他们的思维活动依赖具体的形象和事物。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可以利用一个玩偶或者小动物(或者称作吉祥物),上课时,与孩子们交流打招呼,让大家认识它。让它来与教师配合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它来引出问题,也可以用它来参与学生的讨论,当出现不同观点的时候,由小动物出面进行调和,学生也会更加容易接受。一方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它与学生进行交流,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教学效果更好。综上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形式是丰富的、多样的,有时一节课中可能会用到几种活动形式,有时可能只需一种。
五、结合当下时政和学生生活实际让道法课充满活力
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小学生开展必要的道德法治教育不能单从理论入手,还需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强对时政资源的挖掘和运用,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观察意识、社会意识,这些都对小学生的全面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课堂活动形式的设计和使用都要根据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选择,都要考虑是否对教学有足够的帮助和提升,是否具有有效性。例如:近几年我市在进行创文迎检工作,道法课前由领读员带领学生诵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应知应会内容,每节道德与法治课堂第一个环节为“新闻播报一分钟”,最近的班级新闻,校园新闻,国家新闻都可以作为播报内容,学生兴趣浓厚,也能引发学生平时留心身边的事,收看新闻联播,关心国家大事。其中,有同学谈到我校最近发生的楼梯间坠物事件,提醒同学看管好自己的物品,防止高空坠物。老师相机给同学们讲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有的同学谈到管晨辰在日本奥运会上获得冠军,在全运会失金。告诉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成功和失败,但我们要永远保持一颗上进的心。
总之,结合低段学生特点进行多种形式的活动设计,让道法课堂以更加亲切活泼的面孔呈现在孩子们面前,必将引领他们以更丰盈,更坚实的心灵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分析 陈晓丹
关键词:游戏;情境;故事讲述;具体形象
小学低年段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更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所以在教学中恰当的课堂活动设计往往会事半功倍:
一、通过游戏或情境参与让儿童产生体验获得认知
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取得各方面发展。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模仿是儿童学习的重要方式,特别是低年级儿童。虽然他们已经进入小学学习,但是仍然有游戏的需要,容易受他人的影响与暗示而产生不自觉的模仿行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性决定了课堂的活动必须要回归生活。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有意义,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儿童的年龄特点,通过设计游戏活动或生活场景,把生活搬上课堂,让儿童参与到游戏中来,通过扮演游戏中的角色,模仿角色的活动,体验生活中的人物活动而获得认知。例如,在上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学做快乐鸟》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快乐门诊部”,模拟医院门诊的场景,让学生来扮演医生和病人(老师呵扮演专家,帮助解决疑难杂症),“小医生”们诊断的不是普通的疾病,是快乐与否。通过孩子扮演的医生对各种情绪的诊断,让孩子们知道“有的快乐没道理,有的不快乐需要我们挺住”,从而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快乐,怎样面对生活中的不开心、不快乐。又如,在上一年级的《我们爱整洁》一课时,为了提高学生实际生活能力,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场景;准备一些日常生活用具让学生进行练习,通过“穿衣服”“系鞋带”比赛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生活技能。再如,在上一年级的《可爱的动物》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对动物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老师可以设计出“小小动物园”的游戏场景,让孩子们分别扮演小猫、熊猫、老虎等角色,老师则扮演饲养员。学生分别按照自己的角色说出自己的特点、习性等(当他们说得不够全面时,饲养员就适时出来补充或更正),将知识融入游戏中,让儿童在游戏中愉快地获取知识。
二、利用故事讲述将知识融入故事里
儿童对世界怀有好奇心,他们对一切事物都感兴趣,这是儿童的天性。这样也造成了他们注意力不集中易分散的情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有必要采用不同的活动方式来吸引儿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讲故事是最能够吸引儿童注意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给学生讲故事,通过故事让学生学会一些人生道理。在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讲故事的方式,把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理念融入故事的角色身上,让学生在故事中领会知识和掌握技能。如,在上二年级的《小水滴的诉说》一课时,可以把小水滴遭遇的不幸编成《小水滴漫游记》,通过小水滴看到的乱倒垃圾、向河里倾倒污物、浪费水等现象,激起孩子们对小水滴不幸遭遇的同情,引发共鸣,最后让孩子们懂得爱护水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通过儿歌吟唱对儿童进行教育
儿歌是儿童情感教育的需要,它可以形象有趣地帮助儿童认识世界、认识社会。在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编成通俗易懂、节奏感强的儿歌,让学生在诵读吟唱中自然而然地掌握知识,从而指导他们的生活实践。例如,在上二年级的《我们爱整洁》一课时;针对孩子怎样保持小手的干净,教师可以把对儿童的要求编成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小朋友,爱洗手,洗前先卷衣袖口,打开龙头湿湿手,抹点肥皂搓搓手),通过拍手朗读,学生更容易记住这些要求,从而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借助具体形象搭建与儿童沟通的桥梁
低年级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模式,他们的思维活动依赖具体的形象和事物。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可以利用一个玩偶或者小动物(或者称作吉祥物),上课时,与孩子们交流打招呼,让大家认识它。让它来与教师配合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它来引出问题,也可以用它来参与学生的讨论,当出现不同观点的时候,由小动物出面进行调和,学生也会更加容易接受。一方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它与学生进行交流,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教学效果更好。综上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形式是丰富的、多样的,有时一节课中可能会用到几种活动形式,有时可能只需一种。
五、结合当下时政和学生生活实际让道法课充满活力
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小学生开展必要的道德法治教育不能单从理论入手,还需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强对时政资源的挖掘和运用,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观察意识、社会意识,这些都对小学生的全面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课堂活动形式的设计和使用都要根据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选择,都要考虑是否对教学有足够的帮助和提升,是否具有有效性。例如:近几年我市在进行创文迎检工作,道法课前由领读员带领学生诵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应知应会内容,每节道德与法治课堂第一个环节为“新闻播报一分钟”,最近的班级新闻,校园新闻,国家新闻都可以作为播报内容,学生兴趣浓厚,也能引发学生平时留心身边的事,收看新闻联播,关心国家大事。其中,有同学谈到我校最近发生的楼梯间坠物事件,提醒同学看管好自己的物品,防止高空坠物。老师相机给同学们讲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有的同学谈到管晨辰在日本奥运会上获得冠军,在全运会失金。告诉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成功和失败,但我们要永远保持一颗上进的心。
总之,结合低段学生特点进行多种形式的活动设计,让道法课堂以更加亲切活泼的面孔呈现在孩子们面前,必将引领他们以更丰盈,更坚实的心灵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分析 陈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