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提问:课堂活力的源泉

【作者】 谢 瑾

【机构】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


【正文】

——从课堂提问看深思型教师的做法

  摘 要:目前的英语课堂提问存在着教师提问多但学生学习效果差的现象,本文讲述笔者在观察和反思深思型教师的课堂提问策略后,提出通过运用图式理论,以及综合运用参考性问题和展示性问题的方法来活跃课堂,使学生成为积极的思考者和学习者。
  关键词:课堂提问;图式理论;参考性问题;展示性问题
  一、引言
  戴维·帕金斯说:“学习是思维的结果。”优质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激励和支持学生的思考(quilt: questioning and understanding to improve learning and thinking)。提问、思考、理解,这三个过程以动态的形式相互作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成就。课堂上的思考是学生工作的能量和学习的燃料。我们可以想象在一个充满了提问、思考和积极理解的学习者共同体中,教师和学生所呈现出的巨大的活力。成为一名深思型教师以及提出优质的问题是实现活力课堂的基础。而现在的英语课堂则呈现出以下特点:①教师提很多问题,但有很多问题没有经过精心准备。②教师没有耐心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往往用急速的步伐往前赶进度。③教师经常在没有继续探究的情况下接受学生不正确的答案,含糊地回应学生的回答或自己作答。④大多数教师所提的问题是有关事实、回忆或者知识的,处在较低的认知水平上。
  二、笔者通过观察、反思同行的课堂教学,发现深思型教师课堂提问的特点
  1.深思型教师善于利用图式理论设计课堂问题。
  “图式”是指一个人不断积累起来的知识和经验的结构。人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图式”认识客观世界、解释客观世界。图式论认为,任何语言材料,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本身取决于听者或读者已有的知识,即人们在理解新事物的时候,需要将新事物与已知的概念、过去的经历联系起来。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解释取决于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图式,输入的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吻合。有了图式理论依据,深思型教师知道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如作者和读者的关系一样,讲解新课前的课堂引入需要激发起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提出的问题应贴近学生实际。下面是一个很好的切入课堂教学的一个例子:






  如新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一册Unit 5 working the land, 此单元的阅读文章主要介绍袁隆平的生平和他的成就,从而加深同学们对农田工作的认识和帮助同学们了解科学种植水稻的重要性。授课教师引入课堂时考虑到唤起同学们农业方面的知识。因为同学们刚刚国庆长假结束回到学校,授课教师首先让大家介绍自己的国庆见闻。然后说到自己国庆节回到了乡下老家,同时图片展示了老家的一些农作物。授课教师说道I returned to my home town and enjoyed my National Day because I can pick some fresh vegetables in the fields and taste them, such as cabbages, carrots and peppers grown by my parents and besides, I can pick some oranges on the branch.此时同学们很兴奋,因为很多学生没有机会去阡陌交通,安静平和的乡下,所以都表现出很向往的样子。教师继续说道:Working the land is hard work. When I was young, I helped my parents reap the rice and I often hurt my hands. My parents told me that I should study hard and then left my village, working in big cities. In their eyes, farm work is inferior to brain work. Do you agree with the idea that farming is an inferior job and young people should go to the big cities? 因为教师有效激活了学生的背景知识,同学们对此问题就有话可说,而且兴趣盎然。接着教师又问道:Can farming mak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our society? 这样同学们对做农活有了一个客观的态度。对导入新课,讲解袁隆平农业上的巨大贡献起到积极的预热作用。
  2. 深思型教师会合理利用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
  布鲁姆从认知角度包教学目标分成六个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依次为:识记(knowledge)、理解(comprehension)、应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综合(synthesis)、评价(evaluation)。展示性问题大多指向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等较低层次认知思维活动而参考性问题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归纳、概括等较高认知层次思维活动。
  有研究者认为展示型问题只能引发学生结构简单、语句简短的输出,只能是学生进行如回忆、再现等较低层次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应该多提可能促使学生产出结构更复杂、语句更长的语言以引发推理、分析、综合等较高层次思维活动的参考性问题。
  如:老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1 Unit 5 Elias’ story教授过程中,深思型教师在处理这篇课文的时候,设置了以下问题:
  ①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Robben Island?
  ② Who did Elias meet there and what did this person do?
  ③ Why did Elias feel good about himself and what’s the key word to get the answer?
  ④ How many parts can the second paragraph be (下转第83页)
(上接第84页)divided into?
  ⑤ Why did Elias feel that he was not able to do this job?
  ⑥ How does Elias feel about his job now?
  在回答以上问题时,同学们对问题4不知怎么回答。此时教师并没有为了赶进度而自问自答,仍然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而且提示道:“ In which year Elias was released from prison?” 这个提示简化了问题,学生很快找到信息点,学生很容易把段落划分成2个部分。
  在回答了以上的问题后,教师继续问道:
  ⑦ Do you think what Elias experienced was worthwhile?
  ⑧ Here are two questions for boys and girls respectively. Boys, suppose you are Elias, would you like to help Mandela at the expense of the family’s safety for the benefit of the black people?
  ⑨ Girls, suppose you are Elias’ wife, would you like to support your husband doing everything for the black people regardless of the fact that he can’t afford food, clothes and shelter? 
  教师的前六个问题是展示性问题,学生只需识别、再现文章内容即可。而且教师在学生遇到问题后,给学生搭建了回答问题的平台。教师的后三个问题则是参考性问题,需要学生进行归纳、分析、整合等较高层次的认知活动。观察发现,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之后,再来回答这需要归纳、推理、分析的问题,无疑就是对自身的挑战,在程式化的展示性问题之后,最需要打破这种学生心中具有的“回答问题就这么回事”的想法,刺激起了他们的思维活动和好胜心,课堂气氛明显地活跃多了,就是那些平常看起来懒懒的男同学也有了想要表达的欲望。
  三、结束语
  目前的学习和教学生活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教师教学任务艰巨,两者逐渐失去了将常规和平凡转化为神奇和热情的动力。笔者认为改变课堂提问能摆脱这种被束缚、感到无助和压力重重的感觉,能帮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担负起自主学习的责任。在课堂上能提出优质的问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关键是在于教师要打破根深蒂固的惯常思维,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要“着手去做”。
  参考文献:
  [1]Jackie Acree Walsh, Beth Dankert Sattes 《优质提问教学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
  [2]潘庆玉   《富有想象力的课堂教学》,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
  [3]尼尔·布朗  《学会提问》,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
  [4]徐立群     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类型的调查与分析, 《外语界》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三期
  [5]李庆生 孙志勇  课堂提问:是获取信息还是挑战? 《中国外语》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年第一期
  [6]杰拉尔德·纳得勒  《提问的艺术》,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7]Brock C.  The effects of referential question on ESL classroom discourse TESOL Quarterly, 1986
  [8]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